2025年4月20日,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张德伟副教授在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大般若堂进行本期“云在青天”系列讲座,讲座主题为“十年辛苦不寻常:憨山德清(1546-1623)南华寺改革试探”,副院长道悟法师主持讲座。听众有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师生与社会报名人士等。
张教授以憨山德清在南华寺的十年改革为切入点,通过“相遇、动员、改革、挫折”四阶段分析框架,揭示了“晚明佛教复兴”的动力、机制与内在张力。他首先凸显了这次改革的历史基底:在地缘上,南华寺是禅宗祖庭,却又地处背山面海、与中原疏离且文化长期落后的岭南;在时间节点上,其时在内万历皇帝长期怠政,在外自十六世纪开始东北亚、东南亚沿着中国边境发生的一系列权力重组,以及全球化早期海洋贸易网络的扩张,已然波及中国。这些时空因素叠加,与德清本人从名僧到戍卒的身份骤变形成共振,结果不仅德清被视为对抗皇帝的失败英雄广受接纳,而且他本人也因转化流放为修行道场而在修行境界上获得了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与此前专注弘法不同,德清在流放过程中目睹岭南民众诸多苦难,利生之念大炽,结果在利生与弘法之间激发了顺利转换的通道。由此,他不仅最终完成了从名僧向高僧的蜕变,而且也为后续改革积蓄了强大势能。
这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改革,呈现出了理想与现实的一系列剧烈碰撞。德清通过切断寺院僧俗勾联、重构寺院空间格局、增厚寺院经济基础、强化寺僧教育等举措重塑祖庭秩序,但其利益重组策略对寺院原有的房头势力形成了强烈冲击。万历三十七年,以重建大殿等事件为导火索,德清被住持万松愿祖赴官指控贪污,双方矛盾激化。这场诉讼最终以愿祖自杀、德清离寺告终,但它不仅是德清与愿祖间的个人恩怨,在更深层次上实为江南文化精英与岭南本土势力、改革新血与既得利益等多重冲突的总爆发。德清依靠强大外护支持得以进入南华寺发动改革,随着两广总督戴耀的解职导致这种庇护失效,改革内蕴的结构性危机即刻显化,最终以德清和愿祖生死对决的方式导致改革努力的整体崩塌。这场德清以流放者身份开启的改革,显示了“晚明佛教复兴”活力;而其因于传统权力网络排异反应而导致的最终失败,则测试出了该种活力的限度。
随后道悟法师向张教授提问并总结。张教授的讲座内容紧抓历史要点,并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张教授在讲座中与听众互动,对于听众的提问耐心回答。讲座至此圆满结束。